Search

《原來你非不快樂》,新增三場林夕主講有關快樂的分享會文字記錄。
  • Share this:

《原來你非不快樂》,新增三場林夕主講有關快樂的分享會文字記錄。
www.signer.com.hk/product/978-988-8481-18-7

講座2「就算天空再深 原來你非不快樂」(節錄)(2/4)
日期:2009-03-21
講者:林夕

……
關於住,我自己也是過來人,住是影響香港人最大的。因為高地價的政策,使很多人都住在一個小屋內,狹窄的空間令自己失去了應有的呼吸舒暢。但是,很小的屋,要睡「碌架床」至很大的屋,我都住過。我很開心,曾經試過「浪費」過很多地方,我就試過房子大到想不到其中一間房間還可以用來做甚麼好了,那也真夠「折墮」吧。我現在就以一個病人的身份告訴大家,屋子大對於快樂生活來說,其實沒多大作用的,沒關係的。我最愛的活動是看書,看電影,聽音樂,書可能需要大一些的空間,不過放得聰明一些,書放得都可以很「節省」地方的。我發現,住那間大屋,我來來回回走動的卻都是睡床、工作的地方、書房三處,就算看電影也是那部在睡房的電視機吧。那麼,要這麼大的地方又有甚麼用處呢?我當然明白,有時想養一缸魚都好像沒有地方放,會有點不爽,但那就養一缸較小的魚好了。你不要為了能夠養一缸大的魚,就去做一些自己不喜歡的事情。那其實就是金錢的問題,你變成了被金錢勞役,不是你去使用金錢。

有很多事情,所謂不快樂、不滿足、欲求未滿、例如因為這場金融風暴帶來的損失,既然損失已是不可改變的事情,我們可以怎樣呢?難道要打家劫舍搶回來嗎?沒用的,既然已經損失了,你還常常想著自己損失有多大,不如你想一想,你可以不依靠這些金錢而去養一缸較小的魚,住的房子小一點,你發現一些很基本,能使你可以開心的東西,原來還沒有失去。那損失的一筆金錢,能買到一種千金不換的對於生命的看法,我認為是一種看似無奈,但是額外獲得的利息。是虧蝕了,但仍派給你一些利息,那利息就是告訴你,我們曾經在記憶中出現過快樂的、不快樂的片段,原來也可以與這場金融風暴沒有關係。這個時候,我覺得如果「平平地」的,這個教訓……都不能單說是甚麼教訓,這個簡直是一個很大的得著。而這個得著亦是值得付出代價的。

香港積習下來很多不好的價值觀……不說好不好,價值觀沒有不好,那只是一些使我們很辛苦的價值觀。我很簡單舉一個例子:很多時候我們有好多icon,其中一個身份的icon,叫做「牛頭角順嫂」。順嫂,好像就指那些沒甚麼知識的人。那為甚麼是牛頭角呢?因為那是經濟能力沒那麼富庶的一區。這定性了一樣事情,「牛頭角順嫂的說話你都信嗎?」我們為何要這樣標籤一些東西,為何這樣順口就標籤一些人為順嫂?你不是順嫂,你怎知道順嫂生活得雖然沒有你那麼有錢但比你快樂呢?住在這個牛頭角,跟住在舂坎角(赤柱豪宅區),老實說,我不是病人,我不敢說這句話,我不是真的非常有錢的人,我不敢說這句話,但我保證和你說,真的各有各的煩惱,各有各的不快樂。不如我用一個比喻,如果有人買了舂坎角,他難道不會日夜擔心?金融風暴來的時候,第一個驚的人就是他,因為首當其衝的就是豪宅。如果你住在牛頭角,已立在不敗之地,你就跌吧,能跌成怎樣。你住得大,有多厲害呢?不少人都說過一句很經典的話:人死後佔多少地方,六呎罷了。

就是因為這樣價值觀的問題,大家有看過無論是甚麼飯局還是訪問,會去訪問一些不富有的人嗎?沒有吧。就算不是那些上百億家財那些,起碼在事業上,年薪有幾百萬的人才有資格上這些訪問。為甚麼會這樣呢?而這些訪問往往都說會邀請一些成功或知名人士。知名人士有兩種,一種是犯了罪,所以有名的;另一種是事業有成的,而所謂有成的標準,大家一定好明白我在說甚麼,在職位上至少也要是CEO。

我有時真的不明白,為何成功的定義,不是有錢就是有權力的人,或至少在一些機構裡做到「第一把交椅」的人。為何一定是這樣的人才算是成功人物呢?其實我們問一問自己,你覺得怎樣才算是一個成功的人?在我心目中,最成功的人就是那些能夠不受周遭環境影響而活得快樂自在的人,那是最難的,亦是最成功的人。可惜,那些訪問從來很少訪問這些人。為何會這樣呢?
……
(待續)


Tags:

About author
not provided
林夕的字 (此專頁由亮光文化管理)
View all posts